English

诗人的夜生活

2000-04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肖文苑 我有话说

写诗是件难事,也是件苦事。字斟句酌,反复推敲,犹未易工。有的人,白天勤奋不息,夜里还接着吟唱不已。如入魔中邪,忘了晨昏。

李商隐《无题》诗云:“晓镜但愁云鬓改,夜吟应觉月光寒。”有些诗人在月下吟诗,“寒”也不觉。诗僧齐己倚着山石苦思,梧桐惊风,冷露刺骨,袈裟都打湿了,他仍然兀立不动。有的诗人,夜里的劲头比白天还足。九华山人杜荀鹤,白日挥汗躬耕,夜烧枯叶照明取暖。“吟到三更未著题,竹风松雨共凄凄。”(《秋夜苦吟》)他熬夜的本事,许多人都比不上。“山馆坐待晓,夜长吟役神。”(《秋宿山馆》)他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,住进一间破店,屋顶见星,四面透风,冷月如刀,割人肌骨,他冻得瑟瑟地发抖,但仍然“苦多吟有彻夜声”。

杜甫的夜生活,就是诗的生活。他那颗激动的诗心,夜里仍像奔涛,像山火,很难有平静的时候。有人说,夜里有月亮才有诗,但也不完全是这样,天黑如漆,什么也看不见,杜甫的诗情,仍如泉涌。“城郭悲笳暮,村墟过翼稀。”(《夜二首》)日刚西坠,鸟未全归,诗神便来叩响他的门扉。静夜里,有一串脚步声,从自己的屋檐经过,谁啊?原来是外出交纳捐税的农民刚刚归来。战火长久不熄,沉重的捐税让人喘不过气来。风起了,急雨打在暗绿的芭蕉上,打在摇曳的竹枝上,像一首美妙的催眠曲。这时要是睡觉,那才甜美呢。可是杜甫睡不着:“村舂雨外急,邻火夜深明。”(《村夜》)他从这模糊杂乱的雨声中,辨别出一记记舂声来。从窗缝中望去,见油灯忽闪忽闪,是邻人在夜深之际还为生计辛劳。他不禁又发出一阵感叹噫嘻。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……”(《春夜喜雨》)杜甫自云:“右臂偏枯耳半聋。”既然如此,又怎能于“无声”处听出声来呢?显然是用心去谛听,而不是用耳去谛听。有时困得要命,恨不得立即打开铺盖卷两腿一伸就去见周公。可是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……”这虽然是个特殊的环境,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是他所面对的现实,他怎能闭上眼睛便安然睡去?

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,这画出唐虞之世的理想生活。但许多诗人常常不能享受这种清福。因为诗神喜欢夜里来访。往往是夜愈静,则叩门之声愈急,闹得诗人眼布红丝,心率加快,整夜折腾。个中滋味,诗人自己体会最深。如把床比作热铛,诗人就像一张饼。夜里辗转反侧,来回翻个。火候不到,“饼”是不会“熟”的。“烙”熟的诗,才真正是好诗。有些诗篇之所以不能令人激动,令人喜爱,大概是没放到“铛”上“烙”过,或者“烙”了,而并未“烙熟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